不需要安裝任何軟體,只要小小改一下 vmid.conf 就可以做到了:
簡單使用 Proxmox VE 內建的 NAT 功能

不需要安裝任何軟體,只要小小改一下 vmid.conf 就可以做到了:
這篇來寫一下自建 NAS 用了約 7 個月的心得,提供給想 DIY 的人參考
基於 Debian 10 開發的 OMV5 beta 已經出來啦,更新速度真的很快,這邊記錄一下跟以往安裝過程不同的流程,OMV5 全部採用 Saltstack 的架構了,以前修改的部分需要做一些修正囉!
在 Windows 作業系統上,傳統以來大家習慣使用歷史悠久的 Ghost 來備份系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備份軟體可是推陳出新啊,現在怎麼可能還在用那種東西呢!光是 UEFI 就可以把那些老軟體搞得很頭痛了XD
最近朋友推薦了一套系統備份軟體,最近用起來真是讓我滿驚豔的,他實在整合太多功能了,這套軟體是由 EaseUS 易我科技 所推出的 EaseUS Todo Backup Home。
前兩篇都做完後,才能開始修改、整合唷!
在上一篇格式化完 Zvol 後,檔案不會存在 OMV 那個小小的 1GB 空間之中,只是用來欺騙 OMV 系統,真正的檔案是存在 PVE Host 的 ZFS Dataset 內,需要寫 Script 來掛載 PVE Host 的 ZFS Dataset。
接續上篇,再來安裝第二個開源套件:OpenMediaVault
最近把 Proxmox VE NAS整合的差不多了,今天來統整一下成果。先前寫的那篇遺漏了太多部分了,所以就在這全部重整一下。一開始想寫成一篇,但是無奈太長只好拆開來寫了…。
以下的內容都是基於 ZFS 檔案系統,若還沒有開始玩 ZFS 可以準備上手了!
在中華電信的 PPPOE 環境架設服務時,因為中華電信提供的是 「7 浮 1 固」的制度,只有一個不會變動的 IP 可以使用,其他都是會隨著時間過期而改變。
之前使用 Cloudflare 作為 DDNS 使用是相當容易的,但是在昨天發現當初使用的 Script 已經不能使用了,原來是 Cloudflar API 已經到了 v4 ,最初 Script 使用的 API 已經被 Cloudflare 官方停用了,現在只能使用 v4 的 API 來實現 DDNS。
還記得之前申請 Let’s Encrypt Wildcard SSL 的時候總需要手動修改 DNS 紀錄才能生效,現在有了 acme.sh 以後,搭配 Cloudflare 所提供的 API Key,目前已經可以全自動排程申請,acme.sh 會使用 Cloudflare API 來幫你修改 dns 紀錄, 因為已經透過 DNS txt 紀錄來驗證所有權,已經不需要 HTTP 的模式來驗證了。因此私有 IP 的主機也可以開心使用 SSL 了。
OpenMediaVault 不知不覺已經出到 4 了,也正式支援 Debian 9,以前在 omv3 時想要把他裝在 lxc 要做不少設定,現在變得簡單許多啦,大概 10 分鐘就可以裝起來了。